今天是:
电话(传真):0818-2373886
站内搜索:
您现在的位置: 信息动态 > 综合信息 >  > 正文

市农科院人才支撑农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

        9月27日,首届“达州人才节”正式启动,以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。在首届“达州人才节”系列活动中,市农科院积极参与,1人在“达州人才节”启动仪式上接受首届“达州人才市长奖”颁奖、3人作为达州市高层次人才智力服务团团长接受授旗、1人参加中国草(达州苎麻)高峰论坛、推荐2项成果参与万达开第二届科技成果推介会、4人参加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。同时,为活跃全院人才节氛围,院内启动了2022年度院创新项目申报评审工作,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大胆开展科技创新研究。
近年来,市农科院紧紧聚焦现代农业发展,着力构建发展聚人才、平台育人才、成果兴人才、机制励人才的“四位一体”人才强院发展机制。为助推全市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,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,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。
       一、紧扣发展聚人才,高站位打造人才汇集高地。一是围绕战略定位,建强农业科研主力军。持续面向中国农大、南京农大、电子科技大学等“双一流”高校引进农业人才,全院科研人员占比达到95%,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0%、硕博人才占比30%,推动全院发展成为川东北规模最大、研究门类最齐、获得成果最多的农业科研单位。二是紧盯发展趋势,链接技术进步最前沿。邀请中国农科院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、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、新西兰但尼丁奥塔哥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农业科技大咖前来讲座,柔性引进顶尖人才7人,大力促成院院(校)项目合作和技术联姻。三是依托项目实施,壮大科研力量储备库。与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、四川省苏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联合实施科研项目,根据产业技术需求,细化完善涵盖了遗传育种、作物栽培等8类学科100余人的“人才地图”,为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       二、搭建平台育人才,高标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。一是搭建创新平台,厚植创新创业沃土。围绕优质粮油、苎麻、食用菌、马铃薯、肉牛、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学科,创建“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”“四川省科普惠民共享基地”“达州市巴渠人才(农业)工作站”等省市创新服务平台18个,加强合作创新、人才交流和技术研究。二是强化示范引领,淬炼卓越创新团队。推进“党员先锋岗、创新引领岗、青年示范岗、巾帼模范岗和卓越创新团队”“四岗一队”建设,发挥专业技能和参谋智库作用,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平台和科研环境。三是深化服务对接,推动人才发挥作用。推选50余名专家及科研团队,精准对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、全省现代农业“10+3”产业科技服务团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、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等团体组织工作,深入基层一线,狠抓技术指导,推动农科专家带动效应在服务乡村振兴道路上“出彩”前行。
       三、创新成果兴人才,高质量提升农科智库效果。一是加大创新成果产出,强化人才支撑作用。通过成果培育、项目实施、转化推广等方式引育人才,承担起“创新驱动、振兴三农”使命。在2021年,共选育新品种4个、授权专利7个、发布标准4个,新建科研平台2个、专家服务基地6个。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推进成果共享共建。发挥农科智库优势,组织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及新型经营主体,合作申报各类项目10项,培训基层农技人员、农民1500余人次,推广新成果、新技术应用面积10万亩以上。三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,拓展人才吸引新“引擎”。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推进种业振兴行动,高标准建好“苎麻、黄花、中药材”特色种质资源圃,收集、保存水稻、玉米、马铃薯、油菜、苎麻、黄花等农作物种质资源9500余份,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。
       四、健全机制励人才,高水平激发创新创业活力。一是完善成果评价。制定《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》、《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实施办法》等办法,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兼酬及离岗创新创业,探索建立符合成果转化规律的财政资金投入、评价、考核机制。二是完善人才帮带。完善“青年人才帮带计划、青年人才练手计划、卓越团队培育计划”和“1+1”传帮带制度,加速青年人才成长成才。三是完善人文关怀。新建培训中心及硕博人才大楼5000m2,设立院内创新项目基金,累计自筹70余万科研经费,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围绕产业特色、育种创新申报项目,促进业务能力整体提升。


版权所有: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 蜀ICP备17015227号

地址: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网站地址 | 网站地图 | 链接申请